(通讯员 岳泽玺 王晨熹)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引导全院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近日,石油工程学院以班级、学生组织为单位,组织全体学生集中观看学习由教育部、中央网信办、人民日报社、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人民网协办的“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之“大学篇:大国担当”,推动红色基因在青年群体中代代传承,让爱国精神在学习感悟中落地生根。
此次思政大课学习活动,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践,进一步促进了思政教育与红色精神的深度融合。直播观看结束后,同学们反响热烈,纷纷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感悟,表达内心的激动与责任感。





学生会主席汪煜博:作为连接学校与同学的桥梁,学生会的核心价值在于凝聚青春共识、传递责任力量。视频中展现的大国情怀,更让我明晰:学生会的工作不能局限于事务性服务,更要扛起价值引领的重任——以历史为镜,将先辈的奋斗精神融入组织建设的方方面面,让思想引领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引导同学们从历史中汲取前行力量。
资助部部长张晨辉:观看这堂思政课,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让我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奋斗方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以思政课所传递的思想为指引,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大学生都能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就一定能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QX241团支书曹倩茹:这堂思政大课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思想淬炼。它让我们明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手中。伟大的抗战精神并非尘封的记忆,而是激励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大国担当”也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融入我们日常学习与未来职业的具体实践。我们将立志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能源领域,无论是奔向荒漠戈壁的勘探一线,还是潜心于攻克核心技术的实验室,都将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石油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将铭记历史,致敬英烈,传承精神,勇担使命。我们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努力成为一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光荣自豪的中国人!
油工22204团支书董佳:从抗战精神到石油精神,变的是一代代人的奋斗舞台,不变的是融入血脉的家国担当。“鉴往事,知来者。”这堂特殊的思想政治课,是一次穿越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激发力量的动员。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的中华民族,何以能屹立于世界东方,并以自信从容的姿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必将这份感悟转化为前行动力,以史为鉴,矢志奋斗,将青春的热血挥洒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为这份光荣的大国担当,贡献自己无悔的青春力量!
储运22303班班长滕翼飞:《大国担当》视频结束时,屏幕上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的担当不仅是为了自身发展,更是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人,我为祖国的担当感到自豪,更明白这份担当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接力传承。未来,我将以视频中的榜样为指引,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世界进步之中,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担当答卷”。
油工22401班长李嘉翔:80年前,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民族独立与解放;80年后的今天,时代把“建设强国、守护和平”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这堂思政大课让我明白,伟大抗战精神从未过时,它在当代中国的大国担当里得到了新的诠释,更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去传承、去践行。未来的日子里,我愿以抗战先辈为榜样,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青春的汗水与奋斗,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大国担当”答卷,做光荣自豪的中国人,更做无愧于时代的中国青年!
储运12503班周宇欣:作为一名大学生,观看《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后,我对“青年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课堂中,老师以科研工作者扎根领域突破技术壁垒、大学生志愿者投身基层服务社会等案例为切入点,将家国情怀与青年成长紧密结合,让我真切感受到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这堂思政课打破了理论说教的刻板印象,用我们身边的故事诠释理想的重量。我意识到,大学生不应只局限于专业学习,更要主动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需求,无论是参与科研创新,还是助力乡村振兴,都是青春价值的体现。今后,我会以课堂中的榜样为指引,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审核:商麟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