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正哲,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北襄阳人,石油工程学院油工22203班学生。曾任油工22203班班长、本一支部宣传委员、院团委学生会组织部副部长等7项职务。
入学以来,先后获得万人创百星“学习之星”、中国石油奖学金、长江大学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10余项荣誉。主持省级大创项目,参与挑战杯重点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软著各1项,申请美国发明专利1项,发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待出版)并投稿SCI论文1篇。获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等40余项国家、省、校级竞赛奖项。带领班级蝉联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班集体等7项集体荣誉。
四年来,我有幸在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求学,得到了学校的悉心培养、学院的倾力支持和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正是这片沃土,为我播下理想的种子,让我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在奋斗的征程中不断成长。
以学为舟——在奋斗中书写青春底色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入学以来,我常是清晨图书馆最早到的学生,也是夜幕下石科楼最后离开的身影。三年间,三十余支写秃的笔和十余本笔记本,见证了我从青涩到坚定的蜕变。凭借持之以恒的努力,我学业绩点4.06始终保持在专业前列,综合成绩96.51(2/248),顺利获得推免资格。
在课堂之外,我敢于挑战更高的山峰。2024年,我和团队打破校纪录,代表本科生队伍首次获得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获“认证杯”国家一等奖、“亚太杯”国家二等奖、“高教杯”省级一等奖、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二等奖、中油测井思博奖(以上赛事均以学院第1获得)、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等奖项20余项,获“群英杯”单词大赛等校级奖项30余项。从石油到数模、英语、编程,我用跨界的探索精神不断刷新自我极限,诠释了“勤学笃行”的真义。
以研为帆——在探索中点燃创新火花
科研,是我最热爱的“第二课堂”。大二寒假进入许文俊教授课题组后,有了自己的工位,开启了三年“半研究生”之路。每天早晨八点,我是第一个推开办公室门的本科生,327次深夜返宿的脚步,成为我科研之路的印记。从面对Abaqus报错的焦虑,到熟练掌握Meyer、Landmark等软件,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我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磨砺出科研人特有的沉稳与韧性。最终,我主持完成省级大创项目《陆相页岩水力裂缝穿层扩体理论研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各一项,并申请美国专利一项;以二作兼通讯身份发表北大中文核心论文一篇(待出版)、投稿SCI论文一篇。同时,我还投身挑战杯重点孵化项目,努力让科研成果服务更多实际问题。
以责为锚——在服务中展现青年担当
“独木不成林,单弦难成曲。”作为班长,我不仅是事务的组织者,更是同学们学习与成长的引路人。每逢期末,我都会牵头举办经验交流会,帮助同学复盘;平时,我积极推动学业互助,营造良好学风。2024学年,专业综测前12名中,本班就占7席,班级连续两年蝉联“五四红旗团支部”,多次获评“标兵班集体”“诚信友善班集体”。
以行践言——在实践中锤炼使命担当
课堂之外,他的脚步迈向更广阔的天地。从江汉油田的生产实习、黑油社会实践,到英国暑期研学的国际交流,我都以积极的姿态投身其中。烈日下的实地调研,凌晨的技术报告撰写,成为我“以真学问服务真问题”的真实写照。先后在国家级平台中青网发表新闻稿1篇,在学院网站发表多篇实践报道,用青年的笔触传递青春担当。
在志愿服务中,我是迎新现场的热心向导,是防疫一线的坚守者,是公益课堂的宣讲人。三年来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00小时,曾获“优秀志愿者”称号。我深知,大学生成长的价值,不仅在于学业上的成绩,更在于能否以实际行动和传播力量回应社会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