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一、研究所概况

长江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是依托学校在工程热物理、油气储运工程、电气工程等领域的雄厚学科基础与资源优势,整合成立的前沿交叉研究机构。研究所面向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与新能源转型的重大需求,致力于前沿能源技术研发、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科研机构。研究所汇聚了一支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突出的科研团队,团队与国内外多家知名能源企业及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有先进的高性能计算平台和专业的学术资源。现任所长为魏凯教授,现有教职工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4人,已经形成了以“国家优青”、“楚天学者”等领衔,以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博士和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学术梯队。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三大石油公司等多层次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新能源与热流科学、地质储能储碳工程、多能源互补协调利用等研究方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是国家能源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驱动全球能源革命、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引擎。团队通过跨学科的协同创新,不断攻克技术瓶颈,为构建一个清洁、安全、高效的未来能源体系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二、教师名录

教授:聂法健、李庆

副教授:魏凯、刘玉龙、魏克难、董璐、刘斌、汪维伟、石昊晨、王加浩、丁兴起

讲师:田磊、刘静华、刘帅帅、罗振宇

三、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新能源与热流科学

针对新能源开发、地质储热储能、非常规油气原位热解、油气采输、微流控、生物质热解、电子器件热管理等领域中的工程热力学问题,发展多相流动与传热传质理论及数值模拟技术,揭示多尺度条件下的传热与传质机理及强化机制。深入研究新能源与油气领域的多相流动特性,探索多种能源之间的协同作用,并开发先进装备。该方向旨在为油气采收、能源转换效率提升、能源高效利用与低碳转型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保障。

研究方向二:地质储能储碳工程

重点研究地下空间(如油气藏、矿井)中的储能、储热与碳封存技术,优化储能与储碳过程中能效与安全性。评估地下储能资源的可行性,分析长期使用效果,推动地下储能技术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研究方向三:地下热电厂工程

结合地热能、煤岩原位热解、生物质等多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地下热电厂的高效能源转换、热储层管理及煤层气体抽提问题。探索热电联产与分布式能源的高效应用,推动清洁能源在地下热电厂中的高效利用与发展。

图形用户界面, 应用程序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研究方向四:油气工程节能与电气化

研究油气生产中机采、集输、注液等关键设备的电气化转型技术,探索绿色能源、智能电力系统、新能源驱动技术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提升设备效率并降低能源消耗,推动油田电气化技术的创新与绿色转型

图示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研究方向五:多能源互补协调利用

围绕油气盆地场景中电、热、气等多种能源的资源分布和用户需求,研究风能、光伏、地热与油气等多种能源的智能预测、调度与运维技术,推动能源系统的智能化与高效利用。实现低碳排放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推动油气盆地多能源协同利用的技术进步

图示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四、代表性科研成果

(一)科研项目

研究所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省部级及企业联合研发等课题50余项,总经费超3000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起止时间

1

电场作用下含表面活性剂溶液微重力沸腾传热机理及多因素主被动协问强化研究

面上项目

2026.01-2029.12

2

调频调幅水力振荡强化酸液解堵特性与调控机制

面上项目

2022.01-2025.12

3

微尺度电流体动力薄膜沸腾超高热流密度换热特性及强化机理

青年项目

2023.01-2025.12

4

多重循环水力注入下干热岩天然裂缝跨尺度损伤演化致缝网形成机理

青年项目

2023.01-2025.12

5

生活垃圾掺烧污泥过程中飞灰硒的形态转化与浸出控制机制研究

青年项目

2023.01-2025.12

(二)论文及专著

研究所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pplied Energy、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Small Science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三)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

研究所获得可再生能源高效采集、多尺度热管理技术、干热岩中深层地热能开发技术等方面相关发明专利、软件作权等50余项。

五、荣誉及奖励

研究所在太阳能热利用、相变传热强化及芯片冷却技术、新型动力循环系统及储能技术、复杂流动与传热的介观方法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省政府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省部级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十余项。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大学路111号

  • 学院办公室:027-69111069

  • 邮箱:petroscience@yangtzeu.edu.cn
  • 教学办公室:  027-69111050/69111092

  • 邮编:430100
  • 学生工作办公室:  027-69111299
  • 院长信箱:ygyzxx@yangtzeu.edu.cn

  • 一流学科建设办公室:  027-69111223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copy;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