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所概况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田化学研究所是依托学院油气田化学工程系和湖北省重点科研平台建立的综合性研究所,聚焦油气田钻井开发中的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创新,致力于钻完井、提高采收率、油田污水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多家知名能源企业及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多项技术在全国各大油田推广应用,成效显著。现任所长为陈立峰教授,现有教职工1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讲师1人。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三大石油公司等多层次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钻完井液技术、微生物采油及解堵增注技术、堵水调剖和深部调驱技术、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二氧化碳利用与封存- CO2压裂驱油技术等特色研究方向。持续秉承“开放、协作、创新、卓越”的理念,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油气田化学技术创新高地与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油气工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师名录
教授:赵林、付美龙、佘跃惠、唐善法、马超、谢彬强、陈立峰、柏永青
副教授:吴一慧、刘卫红、柳建新、文守成、胡友林、程立、陈明贵、赵众从、侯宝峰
讲师:孙姗姗
三、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钻完井液技术-赵林、刘卫红、马超、胡友林、谢彬强等
1.高密度油基钻井液技术-密度达到2.6g/cm3,油水比为9:10-95:5的,抗温240℃,稳定性达到10天。
2.油基钻井液复合堵漏技术-形成复合堵漏剂配方,合成一系列油溶性膨胀聚合物,膨胀率300%。

3.高密度抗温水基钻井液-密度达到2.5g/cm3,抗温180℃,性能稳定。
4.防盐防垢技术-已经完成固液一体化防盐解卡剂的研制。
序号 |
产品名称 |
规格 |
单位(公斤) |
1 |
固相防盐剂CJ–ZRJA |
袋装 |
25 |
2 |
液相解卡剂CJ-BHJD |
桶装 |
25 |
配方 |
固相抑盐剂CJ–ZRJA占95%,液相解卡剂CJ-BHJD占5%防盐剂含量为1.2% |
||
研究方向二:微生物采油及解堵增注技术-佘跃惠、孙珊珊、邓舒元等
生物纳米:解堵+封堵+驱油技术
1.生物纳米营养物-深部调剖液流转向;
2.生物改性双亲纳米颗粒驱油:低渗运移、油岩分离、残余油捕集、稳定油水




将绿色环保微生物技术与高效驱油纳米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生物解堵增渗和纳米改变润湿性降压防膨特点,在中海油垦利油田应用取得好效果。
研究方向三:堵水调剖和深部调驱技术-陈立峰、付美龙、柳建新、程立、侯宝峰、柏永青等
高含水油田堵水调剖和深部调驱研究团队主要以近井调堵剂、深部调驱剂等封堵流体为基础研究方向,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在常规高含水油田堵剂、萘酚凝胶堵剂、ACP水平井环空化学封隔定位堵剂、稠油热采封窜剂、缝洞油藏流道调整剂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授权专利6项,学术专著3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或EI论文30余篇。

研究方向四: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吴一慧、文守成、陈明贵等
提出了一种基于“原位催化”+“化学生热”+“自乳化分散”原位改质降黏技术,明确稠油、超稠油催化降黏机制,采用过渡金属催化剂,通过低温原位催化氧化,自乳化分散,实现稠油原位改质降黏,催化反应温度适宜范围广,降黏率高达99.92%,能够解决稠油开采等难题。
稠油原位催化改质—原位催化—化学生热—自乳化分散—稠油降黏

研究方向五:二氧化碳利用与封存- CO2压裂驱油技术-付美龙、赵众从、侯宝峰等
1.建立了二氧化碳压裂液性能评价方法,包括流变摩阻测试、静态悬砂可视化测试、滤失伤害测试、动态携砂铺砂可视化测试、增稠的二氧化碳可视化驱替测试;
2.与相关化工企业联合开展了CO2常压混砂准干法压裂现场试验,包括长庆油田、延长油矿、冀东油田、胜利油田、苏里格气田等十余井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代表性科研成果
(一)科研项目
研究所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国家重大专项及企业联合研发等课题30余项,总经费超2000万元。
项目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开始年月 |
结束年月 |
项目来源 |
1 |
超临界CO2压裂液增稠剂性能评价 |
付美龙 |
2017.08 |
2020.12 |
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 |
2 |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选择性堵剂体系研究 |
付美龙 |
2017.08 |
2020.12 |
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 |
3 |
海上热采井套损防治及耐高温弹性水泥石研究 |
刘卫红 |
2016.01 |
2019.06 |
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 |
4 |
低渗-特低渗透油藏纳米流体对低渗透油藏抑制粘土膨胀与缩膨改善渗流的微生物技术 |
佘跃惠 |
2017.01 |
2020.12 |
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 |
5 |
热敏聚合物纳米流体高温触变机制研究 |
陈立峰 |
2021.01 |
2024.12 |
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
6 |
循环激活本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基础研究 |
佘跃惠 |
2016.01 |
2019.12 |
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
7 |
原位矿化凝胶高温碳酸盐岩水湿界面黏附机制研究 |
陈立峰 |
2024.01 |
2027.12 |
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
8 |
新疆稠油油藏功能微生物群落及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研究 |
佘跃惠 |
2011.01 |
2013.12 |
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
9 |
聚合物驱后本源微生物提高残余油采收率 |
佘跃惠 |
2010.01 |
2012.12 |
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
10 |
低渗透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生物化学基础研究 |
佘跃惠 |
2017.01 |
2020.12 |
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
11 |
温敏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对高温无固相钻井液流变性的调控机理 |
谢彬强 |
2020.01 |
2024.12 |
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
12 |
超临界二氧化碳泡沫压裂液流变行为与摩阻特性研究 |
赵众从 |
2017.01 |
2019.12 |
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青年项目 |
13 |
纳米粒子调控交联聚合物凝胶触变性机制研究 |
陈立峰 |
2018.01 |
2020.12 |
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青年项目 |
(二)科研奖励
编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获奖时间 |
获奖名称 |
获奖等级 |
1 |
难采高凝油和稠油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
付美龙 |
2010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 |
油田开发中后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
付美龙 |
2010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3 |
高效采油功能菌群的研究与应用 |
佘跃惠 |
2012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4 |
解烃菌和缓释营养剂的研究与应用 |
佘跃惠 |
2014 |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5 |
石油微生物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
佘跃惠 |
2014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6 |
石油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佘跃惠 |
2015 |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7 |
低值废弃物高效油田封堵材料技术研发与应用 |
陈立峰 |
2023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8 |
严苛工况油藏控水关键技术与应用 |
陈立峰 |
2024 |
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二)论文及专著
研究所在Petroleum Science、SPE Journal、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Energy Fuels、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石油勘探与开发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5部。


(三)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
研究所获得钻完井液技术、堵水调剖和深部调驱技术、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等方面相关发明专利、软件作权等40余项。

Copyright ©copy;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